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探索环保公益创新 倡导公众环境监督

您的位置:首页 > 共同关注
曝光“混凝土河”能否患起责任“硬化”

2013-07-13 18:57:46

发布者: 浙江环境观察       来自: 东方网     浏览:37248

“这条河天天都流白色的水,下雨天更大,整条河都是白色的。”前天,网友发帖称慈溪市胜山镇一灶村胜山大道北侧的一段河道被混凝土污染,大量水泥浆把河道完全堵塞,上百米的河床处于硬化状态。被网友称之谓“混凝土河”(2013年07月13日浙江在线)。

  这条河原本都是畅通的,早些年还能撑小船往北去大江里,可现如今百米长的河道不见水,只有混凝土和垃圾,这可真是难得一见的“混凝土河”。

  污水源是一家名为宁波凡丰混凝土有限公司的企业,该企业紧挨小河西侧。厂区内部,有条人为挖开的水沟直通河床,带着水泥浆的污水从这里源源不断流入河中。显然,这是企业直接向河道排污,使小河的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地破坏。

  值得注意的是,能够把河道完全堵塞,使上百米河床处于硬化状态,显然并非偶然或一日之功,当地老伯说“四五年前就变成这个样子了”,而企业负责人竟然不承认污染,认为“这条河早就废掉了,你看这是工业区,哪里污染环境了,是有小人故意要整我,在网上举报。”企业无视环境污染,那么环保部门在哪里,四五年前就污染了,就一点不知情、没发现?

  在环境保护与治理上,寄希望企业自觉是靠不住的,除了科学引导做好基础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落实严格执法管制的措施,实施严厉的经济处罚,对屡教不改,造成重大危害的企业必须坚决“关停”整改。现实中,许多污染之所以愈演愈烈,与执法部门监管不利有直接原因。在环境整治上,有些企业也在看风驶舵,监管风声紧一紧,那边排污就收一收。风声一过,照排不误,而且相互攀比。比如,宁波这个企业,开始不承认污染,在记者的追问下,也答应“我们会治理的,下星期我们会搞干净的”,同时,还指出另外一户人家在河上私搭乱建,污染河道的问题,并提出“也应该叫人也一起处理掉吧”的请求。回过头来看,如果当地环保执法始终保持严格、严厉的态势,恐怕这户有重大污染源的企业不会建在河边,种种迹象表明,“混凝土河”的形成,有关部门难辞“不负责任”之咎。

  部分地方的环境治理成效不明显,与当地政府重视不够有密切关系,更有些地方似乎以“谁污染谁治理”为由,将责任完全抛给了企业和村民。等到形成恶性后果被媒体曝光了,才出来亡羊补牢,这类教训太多太深刻了。

  在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日趋严峻的今天,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更有力的法规、防范环境违法的预警长效机制,否则,这些事件背后的“环保困局”将依然难解。据《昆明日报》报道,昆明在治污上下了决心,实行“河长制”,并出台了《河长助理管理考核办法》,将“河长制”纳入了地方法规,以法规的形式明确“河长”在河道整治中的责任。从治理效果看,确实推动了治污。这些办法虽不是万能的,但主动想措施的思路值得借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各界对环境整治的呼声日趋强烈。频发的污染事件让政府公信力打了折扣,有关部门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坚持执政为民的工作宗旨,发扬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真抓实干,为老百姓把环境这笔账算好。

                                                                                                                                                                                                                                            (来源:东方网 作者:董宏达  )



其他部分媒体关注:

新华网



中国广播网







和讯网




腾讯首页



现代金报





图为浙江经视播出的新闻深呼吸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浙江民声观察网》或《浙江环境观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浙江环境观察》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浙江环境观察》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可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