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政:守护钱江源的“环保达人”
2012-05-20 14:18:07
浙江省衢州市位于浙江西南部,流经此地的乌溪江是衢江的一级支流,衢江是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的南源头,是衢州的母亲河。
“五一”假期,对于忙碌的衢州人来说,自驾车到附近风景旖旎的景区休闲旅游成为不错的选择。而在这个假期中,有一个人自驾车,带着相机和摄像机沿着衢江和乌溪江查看。他不是在寻找美丽的景色,而是在寻找一些破坏了曾经美丽景色的企业通向乌溪江和衢江的偷排污口。
他叫董政,金华人,在衢州居住了20多年,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现在是衢州市的一位资深环保志愿者,浙江省“清源行动”组织成员之一。
初被媒体称为“环保达人”
董政关注环保是在2009年3月,他“出名”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衢江是衢州市的第一大河,是衢州人眼里的母亲河。这些年来,由于在江边开设的企业越来越多,很多衢州市民都对衢州的水质格外地关注。
2009年3月,董政驱车来到衢江区大洲镇某村,发现有几十亩的一片水田无法正常地种植水稻,田边的草是黄色的,农田土质明显偏红,已经没有什么农作物在生长了。
村民们告诉董政,原来这片都是好田,是某企业将污水直接排到这里,造成这里一大片水田不能种植,村里吃水也成了问题,要从几公里外运水吃。
董政回去之后,带上PH试纸又来到了这里,对田里流淌的水进行简单的色卡比对测试显示:田里的水PH值竟然在3以下,有的地方甚至是1,属于强酸性。该村的一口井水经PH值测试,竟然也是1到2。
董政向浙江电视台《新闻007》反映,并带电视台记者到现场进行测试水质、采访村民。节目播出之后第二天,造成污染的企业就停产整顿。
“现在这个企业的情况是水塘三面防渗漏,下面的几十亩水田已经恢复了耕种。这是我最想看到的,说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董政欣喜地对记者说。
从此,浙江电视台的编导和当地一些人就称董政为“环保志愿者”、“环保达人”。
“环保达人”的“环保生活”
记者第一次见到董政的时候,发现他的“装备”相当齐全,他不仅有照相机、摄像机,还有录音笔、PH试纸、手电筒,甚至车里还放有长筒雨靴和蚊香。
董政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靠着自己不断成熟的暗访本领,从2009年4月至今,他调查水污染的足迹,遍布于衢州市各地,已经发现了多个偷排不合格工业废水的排水口。
刚开始的时候,仅仅是用手机进行拍照,后来为了能让画面更加清晰,他便买了一个单反照相机。但是由于自己手中的单反相机过于抢眼,他有时会被偷排废水的企业发现。后来,他吸取经验教训,自己买了一个暗访录像笔。
董政告诉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他会重点关注设立在衢江及乌溪江周边的企业。有些企业,会把偷排口安放在十分隐蔽的位置,如果不仔细寻找则很难被发现。
董政寻找这些很隐蔽的排污口,有自己一套在长期调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田里的庄稼,有的部分会明显地枯一些,低一些,或者长得稀一些,这个地方就可能有环境污染。”
把拯救钱江源当作“工作”
去年,让董政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他成为了浙江省“清源行动”的一员。
董政说,在他举报的企业中,有一些可能是纳税大户,有一些可能是当地经济GDP的带动者。他觉得仅仅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他在网络上看到,近年来,浙江环保NGO队伍的迅速壮大,越来越多的学生社团、草根组织加入其中,环保NGO逐渐成为一支无法忽略的绿色力量。
为动员广大公众积极参与水环境保护,今年1月,浙江省环保厅联合绿眼睛环境组织和阿里巴巴集团发起了“清源行动”水源保护项目,通过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三方联手,共同保护浙江八大水系。
董政在衢州的环保行动引起了“清源行动”发起者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的关注和肯定。他在2011年11月向本报反映衢州柯城区石室乡派出所对面的乌溪江边上有一个排污口排放酸水的问题时,已经是“清源行动”在衢州市的代表。
摸清这个排污口的排水规律让董政吃尽了苦头。为了弄清该排污口偷排酸水的规律,他于10月3日至11月16日每天下午4点多就开始蹲守,直到晚上8点后才离开。这个排污口设在草丛中,蚊虫很多,他每天在草丛中只好点着蚊香,边蹲守边并用PH试纸进行PH值测试。董政发现,该排污口每天下午5点左右排放酸水,PH值大约在1和2之间,从而导致乌溪江该段的水质也呈现酸性状态。
“这个排污口经过你们曝光之后也得到了治理。现在衢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对环保更加重视,治理力度也加大了。”董政说。“水质的好坏是影响身体的重要因素,我们作为钱塘江的源头,要保护好这里的水,为下游人民送上一份心意就够了。”
鉴于他对生态环境、水资源的保护和执着,董政被绿色浙江环保组织评为2011年度浙江省十佳环保义工。
更令董政欣慰的是,他不仅在衢州市履行一个环保志愿者的义务,他还把另外两名环保爱好者发展成为环保志愿者,并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现在的董政,已经把拯救钱江源作为自己的另一份工作。对于他来说,每个排污口得到治理,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我们相信,董政走过的路是一条绿色的充满生机的路,他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据中国产经新闻报报道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浙江民声观察网》或《浙江环境观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浙江环境观察》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浙江环境观察》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