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环评要求成“空文” 雨污混流溢沟渠
2025-03-31 14:39:26
日前,护水组对龙游县光明铁道控股有限公司污水排入外环境等情况进行了关注,以下请看相关报道:
用新闻的力量推动进步,欢迎收看《今日聚焦》。近期,有衢州龙游的群众反映,当地一家混凝土制品企业常常会排出发白的污水,污染了周边环境。对此情况,《今日聚焦》记者赶赴实地进行了调查。
根据线索,记者来到龙游县小南海镇工业区,发现在一家企业西侧的田塍边,确实有乳白色的污水沿着地势一路流淌。这家名为光明铁道控股有限公司的企业,主要生产水泥轨枕,水泥电杆及其它水泥制品。进入厂区后记者看到,这些污水来自生产作业区一条水泥砌筑的沟渠,沟渠的尽头设有一座三级沉淀池,而污水正是从水池附近一处隐蔽的孔洞内流出。
光明铁道控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张平
(问:产生的废水,能不能排到外环境,你知道吗?)不能排。下雨天污水会溢流出去,我们有很多漏洞要加强整改。
记者调查发现,2024年3月,光明铁道公司曾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并向生态环境部门申报了环评。根据环评批复文件,该技改项目要按照雨污分流、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的要求,对项目生产性废水进行处理,并全部回用。但实际改造过程中,光明铁道公司为了提高建设效率早日投产,擅自将原有的雨水沟直接充当污水沟使用,并与新建的沉淀池连通。
厂房新建,把原来的污水沟挖掉了,把最初的雨水沟改成污水沟。污水沟改的时候,这个溢流出口,我们没有堵死。
新生产线投用不久,企业就发现,一到下雨天,厂区内的雨水也会汇入污水沟,导致沉淀池水位快速升高,不过由于溢流口的存在,未经沉淀的生产废水可以直接排入外环境,沉淀池从未满溢。在此期间,环保部门虽多次到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也从未发现这一问题。
龙游县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一分队队长 封锐
平时来检查的时候是晴天,没有发现雨污分流(不到位)这些,监管还是存在不足。
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进一步排查还发现,除从沉淀池外溢的生产废水外,该企业厂区的生活污水也存在直排雨水沟的情况。
光明铁道控股有限公司安全总监 江小波
这是我们厕所化粪池沉淀之后排出来的水,可能下雨天,这个地方地势低了以后,水溢出来了。之前确实没有去注意这块情况。
据了解,光明铁道公司所在的小南海镇工业区,目前尚未接通市政污水管网,此前,企业的生活污水都是自行处理。而根据最新《环评报告表》的要求,全厂生活污水需经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后再纳入龙游县小南海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因此,2024年,光明铁道公司就与小南海镇当地的污水处理厂签订协议,由企业定期通知污水处理厂派出吸污车,将生活污水转运后进行处理。
龙游县小南海镇常务副镇长 黄莅峰
(污水厂)2个月来拉一次,它可能一个半月就满了,这半个月存在空档期。针对清运不及时的情况,还是会有一定的疏忽,没那么细致。
在记者采访后,属地生态环境部门对光明铁道公司已立案调查,并责令企业立即封堵违规设置的三级沉淀池溢流口和化粪池排水口。小南海镇也正加快工业区市政污水管网的建设工作,力争早日实现企业生活污水截污纳管。
衢州市生态环境局龙游分局党委委员 傅志平
依法依规对企业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同时督促企业做好雨污分流事项的整改工作,针对水泥制品企业也做好举一反三。
环评文件写得清清楚楚,结果龙游的这家企业却在落实时“打折扣”“留后门”,使污水不外排的环保要求成了“一纸空文”。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一个环环相扣,科学严谨的系统工程,绝不能搞各种形式的“变通”。不仅企业要自觉履行好主体责任,监管部门更要实现“全过程严管”,确保环评制度真正从“纸上”落到“地上”。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浙江民声观察网》或《浙江环境观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浙江环境观察》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浙江环境观察》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