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探索环保公益创新 倡导公众环境监督

您的位置:首页 > 共同关注
苍南:渎蒲河再现污染加剧水体黑臭状况

2017-12-20 08:27:53

发布者: 浙江环境观察       来自: 本站     浏览:13987

       日前,护水组和今日聚焦记者对苍南县渎蒲河黑臭现象进行了关注。

【导语】  
        用新闻的力量推动进步,欢迎收看《今日聚焦》。(大屏全景)渎蒲河是苍南县城新区的一条镇级河道。经过清淤等综合整治,渎蒲河水质已达到地表水Ⅳ类。然而近期河水又变得浑浊,站在河岸边就能闻到明显的臭味。渎浦河水质为什么短时间内变差了呢?《今日聚焦》记者到现场进行了调查核实。 
【正文】 
        11月28号,位于苍南县城新区绿都花城居住区东侧的渎蒲河,整体水色浑浊发黑,部分点位的水中有大量红线虫。沿河住户表示,家里的窗户最近都不敢开了。 
【同期声】 
        苍南县城新区绿都花城居住区业主: 
       (河水)就是每天这样黑乎乎的,如果打开窗户就有臭味(进来)。 
【配音】 
       记者沿河察看,发现岸边的多个管口都有污水入河。在六板桥西北侧、绿都花城居住区围墙下方,一处简易过滤设施持续流出灰黑色污水;在渎浦路和仁英路交叉口的一根涵管排出大流量污水,附近河水更加浑浊;上游金家宅桥西南侧的一处管口也在排放污水。 
        经市政部门核实,沿渎蒲河的三处管口都是雨水入河口,涉及绿都花城、府东小区、秀水锦园等多个居住区。从现场情况来判断,可能都存在雨污混流。
【同期声】 
       苍南县县城新区管委会市政园林高级工程师 黄兆平: 
       就是阳台的水跟洗碗水,都流入雨水管。这片小区住户比较多,面积比较广,污水流出来的就比较多了,问题突出一点。 
【配音】
      经苍南县环境监测站检测,从三处雨水口入河的全部属于劣Ⅴ类水。其中,金家宅桥西南侧排水口的污染因子数值最高,有机物污染参数COD、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为每升142毫克、29.4毫克和3.35毫克,相当于地表水V类标准限值的3.6倍、19.9倍和8.4倍。 
【同期声】 
       苍南渎蒲河镇级河长 杨修爱: 
       今年上半年以来,整条渎浦河的河水越来越臭、越来越黑,主要原因是周边小区的(生活)污水流入河道,上游进行了截流,致使整条河河水的流动性比较差,我们也和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但是方法不是很多,目前整个(河道)环境也不是很理想。 
【配音】 
       渎蒲河北起金六河,下游连接温州市级河道——萧江塘河,全长1067米。从2015年12月开始,新区管委会对渎蒲河实施了河道清淤等综合治理,去年3月底通过验收后,整体水质已由劣V类水提升至Ⅳ类。今年5月,当地城建部门又采用气囊对沿河的6个排水口进行了封堵,以防止污水进入河道。 
【同期声】 
       苍南县县城新区治水办公室主任 董开超: 
       短期的话(封堵管口)有一定效果的,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气囊有时候会漏气,会小掉,可能水就会渗出来。(那你如果把雨水管道堵牢的话,会不会造成一些后果?)这个也是我们忧虑的。如果下大雨的话,如果把这个雨水管堵得太牢的话,到时候小区可能会雨水排不出去。 
【配音】
       今年8月底,上游河道金六河开始围堰清淤,下泄流量明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渎蒲河水质恶化。经检测,11月28号渎蒲河金家宅桥段的COD、氨氮、总磷浓度,均超过地表水V类标准限值,属劣V类水。 
【同期声】 
       苍南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城建科 胡书昶: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通过雨污分流改造,将(居住区)阳台水和餐厨水纳入我们的污水管道,排入市政管网,但是这项工作涉及到挨家挨户,工作量是非常大,实施难度也很大,我们已经在着手研究推进这项工作了。 
【同期声】
       苍南县“五水共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罗成和: 
       我们督促相关部门,对目前管网上的污水进行排查,接入污水管网,对河道上面的一些污染的问题,按照清淤的相关要求,对河水和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让河道达到省里剿劣的相关要求,让周围的群众满意。 


【导语】【主持人点评】(治水靠临时封堵排污口不可取) 
        苍南县城新区渎蒲河经过清除淤泥等治理,水质状况呈现出好转的趋势,在较短时间内又重回黑臭,虽然与上游来水减少等因素相关,但最主要的是排水口临时封堵措施逐渐失效,导致混流的生活污水持续入河。要确保河道污染不反弹,治本之策是要截污纳管,光靠临时封堵是不可取的。感谢收看《今日聚焦》,再见。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浙江民声观察网》或《浙江环境观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浙江环境观察》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浙江环境观察》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可信网站